![]()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专利摘要:
ㄧ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有機發光元件、第一偏光板、第二偏光板、以及光學補償元件。其中有機發光元件包含像素電極、面對像素電極之相反電極、以及插設於像素電極與相反電極之間之有機發光層。第一偏光板設置於有機發光元件之表面上,有機發光元件係配置以將光線發射通過第一偏光板。第二偏光板面對第一偏光板,而光學補償元件係介於第一偏光板與第二偏光板之間。 公开号:TW201301608A 申请号:TW101112309 申请日:2012-04-06 公开日:2013-01-01 发明作者:Jae-Ik Lim;Won-Sang Park;Yi-Joon Ahn;Gee-Bum Kim 申请人:Samsung Display Co Ltd; IPC主号:H01L51-00
专利说明: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相關申請案之交互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1年6月29日向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號為10-2011-0064080之韓國專利申請案之優先權效益,其全部內容納於此處作為參考。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更特別為一種降低側視角度之顏色偏移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由於其不僅可以低電壓而驅動、輕且薄、並且具有廣視角及優異的對比度,且亦具有快速的反應時間,因而被視為下一代的顯示裝置而受到注目。 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當電壓被施加於陰極與陽極之間時,電子與電洞係於設置在陰極與陽極之間之有機發光層中結合,藉此於有機發光層中形成激子(excitions),而當激子從激發態掉至基態時即會發射出光線。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一般為發射廣波長範圍之光線,因此發光效率降低且色彩純度減少。由於從有機發光層發射的光沒有方向性,因此在一方向發射的光子之中,許多光子因為全內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而無法抵達觀賞者,從而降低了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萃取效率。因此,藉由使用分佈式布拉格反射(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DBR)鏡或調整有機層的厚度,共振結構可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形成。然而,儘管發光效率可被改善,仍可能於側視角發生顏色偏移。亦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視角可能會降低。 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係包含光學補償元件,用以降低側視角度之顏色偏移。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有機發光顯示元件、第一偏光板、第二偏光板、以及光學補償元件。其中有機發光元件包含像素電極、面對像素電極之相反電極、以及插設於像素電極與相反電極之間之有機發光層。第一偏光板設置於有機發光元件之表面上,有機發光元件係配置以將光線發射通過第一偏光板。第二偏光板面對第一偏光板,而光學補償元件係介於第一偏光板與第二偏光板之間。 第一偏光板之吸收軸與第二偏光板之吸收軸間之角度可約為0度。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更包含插設於有機發光元件與第一偏光板之間之相位延遲層。 相位延遲層可包含單一四分之ㄧ波片。 相位延遲層可包含單一四分之ㄧ波片與單一半波片。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介於有機發光元件與相位延遲層之間之封裝元件。 光學補償元件可包含選自由A板、C板、雙軸板及其組合物所組成之群組中至少其一。 A板為滿足nx≠ny=nz之光學元件,C板為滿足nx=ny≠nz之光學元件,而雙軸板為且滿足nx≠ny≠nz之光學元件。除此之外,於波板表面之折射係數中,nx與ny分別為x軸方向與y軸方向之折射係數,nz為厚度方向之折射係數,而d為波板之厚度。 光學補償元件可包含兩個A板。 兩個A板可相互正交,並且每一兩個A板之平面內相位差值(in-plane retardation value, Rin)可介於約150 nm至約300 nm之範圍。 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可由以下方程式所定義: Rin=d*(nx-ny) 光學補償元件可包含單一個A板。 A板之平面內相位差值可介於約500 nm至約700 nm之範圍。 光學補償元件可包含一個C板。 C板之厚度相位差值(thickness retardation value, Rth)可介於約150 nm至約250 nm之範圍。 厚度相位差值(Rth)可由以下方程式所定義: Rth = [{(nx+ny)/2}-nz]*d 光學補償元件可包含一個雙軸板。 雙軸板之平面內相位差值可介於約100 nm至約150 nm之範圍。 光學補償元件可包含兩個雙軸板。 兩個雙軸板可互相正交,並且每一兩個雙軸板之平面內相位差值可介於約50 nm至約300 nm之範圍。 光學補償元件可包含一個A板與一個C板,其係沿著遠離有機發光顯示元件之方向而依序設置。 光學補償元件可包含一個雙軸板與一個C板,其係沿著遠離有機發光元件之方向而依序設置。 光學補償元件可包含一個A板與一個雙軸板,其係沿著遠離有機發光元件之方向而依序設置。 在下文中,本發明將被詳盡地描述於解釋例示性實施例並參照附圖。於本說明書中,用於示意角度如“45度”、“正交(orthogonal)”、“相等(identical)”或其它類似之術語,其包含實質上與對應角度相同之角度。且圖示中相似的參考符號表示相似的元件。當用於此處時,術語“及/或”包含任何以及所有一個或多個相關所列項目之組合。 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請參考第1圖,根據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係包含有機發光顯示元件1、用以封裝發光顯示元件1之封裝元件50、以及以所述順序依序形成於封裝元件50上之相位延遲層60、第一偏光板70、光學補償元件80、以及第二偏光板90。有機發光顯示元件1包含像素電極20、面對像素電極20之相反電極40、以及插設於像素電極20與相反電極40之間之有機發光層30,並且像素電極20、相反電極40、以及有機發光層30係設置基板10上。 基板10可由主要成分包含二氧化矽(SiO2)的玻璃材料所形成,但不限於此。亦即,基板10可由各種材料如金屬或塑膠所形成。緩衝層可形成於基板10與像素電極20之間以平坦化基板10與防止或減少雜質的滲透,並且緩衝層可由二氧化矽(SiO2)及/或矽氮化物(SiNx)所形成。 像素電極20可設置於基板10上。像素電極20可為反射電極,且可包含由銀(Ag)、鎂(Mg)、鋁(Al)、鉑(Pt)、鈀(Pd)、金(Au)、鎳(Ni)、釹(Nd)、銥(Ir)、鉻(Cr)以及其組合物所形成之反射層,並且透明電極層可形成於反射層上。 透明電極層可包含至少一種材料選自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 IZO)、氧化鋅(zinc oxide, ZnO)、三氧化二銦(indium oxide, In2O3)、氧化銦鎵(indium gallium oxide, IGO)、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 AZO)及其組合物所組的群組。 複數個反射層及/或透明電極層可被堆疊。亦即,反射層可插設於一對透明電極層之間。 基板10可更包含像素電路單元,像素電路單元包含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 TFT)。像素電路單元特別如TFT,可電性連接像素電極20。 有機發光層30係形成於像素電極20上,且有機發光層30可由低分子量有機材料或高分子量有機材料所形成。 當有機發光層30以低分子量有機材料形成時,電洞傳輸層(hole transport layer, HTL)、電洞注入層(hole injection layer, HIL)、有機發射層(emission layer, EML)、電子傳輸層(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ETL)、以及電子注入層(electron injection layer, EIL)可被堆疊。此外,若有需要可推疊各種其他不同層。在此情形之下,用以形成有機發光層30之有機材料的例子包含各種不同材料,例如銅鈦菁(copper phthalocyanine, CuPc)、N'-二(萘-1-基)-N,N'-二苯基聯苯胺(N'-di(naphthalene-1-yl)-N, N'-diphenyl-benzidine, NPB)、三(8-羥基喹啉鋁)(tris-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 Alq3)。 當有機發光層30以高分子量有機材料形成時,有機發光層30除有機發射層(EML)外可包含至少一電洞傳輸層(HTL)。在此情形之下,電洞傳輸層(HTL)可由聚-(3,4)-乙烯基-二氧基噻吩(poly-(3,4)-ethylene-dioxy thiophene, PEDOT)、聚苯胺(polyaniline, PANI)或其類似物所組成。此外,有機發射層(EML)可包含聚苯基乙烯基(poly-phenylene vinylene-based, (PPV))高分子量有機材料與聚芴基(polyfluorene-based)高分子量有機材料或其類似物。 在本發明之ㄧ實施例中,相反電極40設置於有機發光層30上。根據本發明之ㄧ實施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像素電極20作為陽極,而相反電極40作為陰極,但本發明之實施例並不限於此。亦即,像素電極20可作為陰極,而相反電極40可做為陽極。 當像素電極20為反射電極時,相反電極40可為一透明電極。在此情形之下,半透明電極結構可藉由沉積具有低功函數的金屬以作為金屬薄膜而形成,例如選自由鋰(Li)、鈣(Ca)、氟化鋰/鈣(LiF/Ca)、氟化鋰/鋁(LiF/Al)、鋁(Al)、鎂(Mg)、銀(Ag)及其組合物之材料。輔助電極層或匯流排電極(bus electrode)可更由形成透明電極的材料於金屬薄膜上而形成,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或氧化銦。匯流排線更可藉由在非發光區域之區域中,以具有極佳導電度的金屬形成較厚層而形成。 封裝元件50可為光線能夠穿透之有機、玻璃或塑膠基板,且封裝元件50可為堆疊結構,此堆疊結構為藉由堆疊有機材料形成的薄膜與無機材料形成的薄膜所形成。 以上描述的結構係為參考光從有機發光層30朝向相反電極40發射之頂部發射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於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相位延遲層60設置於封裝元件50上,且第一偏光板70設置於相位延遲層60上。第一偏光板70係藉由傳輸具有特定方向,例如穿透軸方向之光線而使入射光轉換為線性極化光之光學元件。 於本發明之ㄧ實施例中,相位延遲層60與第一偏光板70為實質地互相接觸,且相位延遲層60與第一偏光板70之組合係減少或防止外部光線被反射。 相位延遲層60可為單一四分之ㄧ波片(single quarter plate wave),四分之ㄧ波片之光軸與第一偏光板7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45度。上述結構中,經由第一偏光板70於一方向上線性極化之光束係經由四分之ㄧ波片而轉換成為圓極化光束。當圓極化光線從有機發光顯示元件1反射時,圓極化光係經由四分之ㄧ波片被轉換成線性極化光。 在此情形之下,因為從外界入射且經由第一偏光板70線性極化的光線係正交於經由四分之ㄧ波片再次線性極化之光線,故反射光線可不再穿透第一偏光板70,因此防止從外界進入裝置的外部光線被發射回外界。 用於減少或防止外部光線被反射之結構並不被限制於上述結構中,而可被轉變成各種形式。例如,相位延遲層60可包含設置於第一偏光板70下之單一半波片(single half wave),以及設置於半波片下之單一四分之ㄧ波片。在此情形之下,半波片之慢軸與第一偏光板70之穿透軸之間之角度可為θ+15+α、θ-15+α、θ+75+α、以及θ-75+α。除此之外,四分之ㄧ波片之慢軸與與第一偏光板70之穿透軸之間之角度可為θ+75+α、θ-75+α、θ+15+α、或θ-15+α。半波片之四個角度與四分之ㄧ波片之四個角度係分別相互對應。在ㄧ實施例中,α表示±10度。 在本發明之ㄧ實施例中,第二偏光板90設置於第一偏光板70上,且光補償元件80係插設於第一偏光板70與第二偏光板90之間。 第二偏光板90為藉由傳輸具有對準穿透軸之極化光線而轉換入射光為線性極化光之光學元件,且第二偏光板90係排列使得第二光偏光板90之吸收軸對準第一偏光板70之吸收軸。 光補償元件80可包含至少一A板、C板、雙軸板及其組合物。其中,A板、C板與雙軸板係定義如下: 在相互正交之波板表面之折射係數中,當x軸方向之折射係數為nx,y軸方向之折射係數為ny,而厚度方向之折射係數為nz時,則A板為滿足nx≠ny=nz之光學元件,C板為滿足nx=ny≠nz之光學元件,且雙軸板為具有兩光軸且滿足nx≠ny≠nz之光學元件。 上述波板具有平面內相位差值(in-plane retardation value)與厚度相位差值(thinckness retardation value),其係由方程式1與方程式2定義如下: Rin=d*(nx-ny) (方程式1) Rth=[{(nx+ny)/2}-nz]*d (方程式2) 在此情形之下,d為波板之厚度,Rin為平面內相位差值,Rth為厚度相位差值。 因此,A板與雙軸板皆具有平面內相位差值與厚度相位差值。然而,C板只具有厚度相位差值,而C板之平面內相位差值大約為0。 平面內相位差值與厚度相位差值可因為外界干擾或其類似物而具有約±10 nm的誤差值。 鑒於上述描述,光學補償元件80可包含至少一A板、C板、雙軸板及其組合物。藉由調整組合物、形成A板、C板與雙軸板之材料、以及各波板之厚度d,可調整光線經由光學補償元件80穿透之相位延遲值。 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之ㄧ實施例,描述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於側視角度的顏色偏移之補償原理概念圖。 第2圖(a)係光線自沒有光學補償元件80之有機發光顯示元件1發射之示例。第2圖(b)係光線經由光學補償元件80穿透之示例。第2圖(c)係光線自具有光學補償元件80之有機發光顯示元件1發射之示例。 在沒有光學補償元件80之有機發光顯示元件1之光線中,因為用以增加發光效率之共振結構,因此從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正面實現之白光係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側邊偏移為藍色(如第2圖(a)所示)。為補償此種結果,第一偏光板70與第二偏光板90設置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上,且用於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側邊將光線偏移為黃色之光學補償元件80係設置於第一偏光板70與第二偏光板90之間(如第2圖(c)所示)。 於上述結構中,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之藍色偏移係由光學補償元件80所補償。因此,也可從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側邊實現白光,此與從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正面所看見之示例相同(如第2圖(c)所示)。 更詳細而言,光學補償元件80,例如A板、C板或雙軸板,可導致平面內相位差及/或厚度相位差。 在此情形之下,自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直射之光線與自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斜射之光線係沿著光學補償元件80之不同的路徑前進。例如,當光學補償元件80之厚度為d時,直接發射之光線前進的距離為d。然而,以相對於發光顯示裝置之正面之Φ角度斜射之光線,其光線前進的距離為d/cosΦ。距離d/cosΦ可分解為平面內距離d*tanΦ與厚度距離d。 在此情形之下,依據光學補償元件80之類型與厚度,可能出現平面內相位差與厚度相位差值(如預定值)。亦即,所欲厚度之相位延遲可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側邊適當地組合nx、ny與nz而推得,且A板與雙軸板之厚度d皆具有平面內相位差值與厚度相位差值,而C板只具有厚度相位差值。 因為第一偏光板70與第二偏光板90分別地設置於光學補償元件80之下與上,故可能出現光線經由第一偏光板70穿透之相位延遲值(如預定值)。當光線經由第二偏光板90再次穿透,光線穿透率將依據其波長而調整,故因此顏色偏移可於發光顯示裝置之側邊發生。 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光學補償元件80之顏色偏移可被引發以補償發生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側邊之藍色偏移,因而於對應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正面之傾角而補償偏移。因此,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視角可增加。 第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請參考第3圖,根據本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有機發光顯示元件1'、用以封裝發光顯示元件1'之封裝元件50'、以及以所述順序依序形成於基板10'下之相位延遲層60'、第一偏光板70'、光學補償元件80'、以及第二偏光板90'。有機發光顯示元件1'包含像素電極20'、面對像素電極20'之相反電極40'、以及插設於像素電極20'與相反電極40'之間之有機發光層30'並且像素電極20'、相反電極40'以及有機發光層30'設置基板10'上。 除了形成像素電極20'與相反電極40'之材料、以及相位延遲層60'、第一偏光板70'、光學補償元件80'與第二偏光板90'之位置以外,第3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係與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相似。在下文中,將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與第1圖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不同之處。 像素電極20'設置於基板10'上。像素電極20'可為透明或半透明電極。在此情形之下,像素電極20'可包含至少一種材料選自如ITO、IZO、ZnO、In2O3、IGO與AZO所組成的群組。 有機發光層30'形成於像素電極20'上,且有機發光層30'可由低分子量有機材料或高分子量有機材料所形成。 相反電極40'設置於有機發光層30'上,且相反電極40'可為反射電極。在此情形之下,相反電極40'可藉由沉積選自Li、Ca、LiF/Ca、LiF/Al、Al、Ag、Mg及其組合物之材料於有機發光層30'之整個表面上而形成。 於第3圖所示之本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像素電極20'為透明電極,而相反電極40'為反射電極。因此,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為光自有機發光層30'發射且經由像素電極20'朝向基板10'前進之底部發射型有機光顯示裝置。 因此,相位延遲層60'、第一偏光板70'、光學補償元件80'、以及第二偏光板90'係以所述順序依序堆疊於基板10'之光線穿透之一側。根據實質上相似於頂部發射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方法,可減少或防止外部光線被反射,且側邊上之顏色偏移可被補償。 在下文中,將說明根據上述描述方法之光學補償元件80之示例。 第一實施例 第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00之剖面示意圖。第5圖係顯示第4圖中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00之側視角度之顏色偏移。 請參考第4圖,根據本發明之ㄧ實施例,四分之ㄧ波片160、第一偏光板170、A板180、以及第二偏光板190以所述順序依序堆疊於有機發光元件101上。封裝元件150可更插設於有機發光元件101與四分之ㄧ波片160之間。A板180可包含下A板181與上A板182。 四分之ㄧ波片160與第一偏光板170係排列以使四分之ㄧ波片160之慢軸與第一偏光板17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約為45度。四分之ㄧ波片160與第一偏光板170如前述係減少或防止外界光線被反射,因此在此將省略其詳細說明。 第一偏光板170與第二偏光板190係排列以使第一偏光板170之吸收軸與第二偏光板19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0度。下A板181之慢軸以及第一偏光板170與第二偏光板190之各自的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45度。上A板182與下A板181之各自的慢軸係互相正交。亦即,上A板182之吸收軸以及第一偏光板170與第二偏光板190之各自的吸收軸之間之角度係約為135度。 在此情形之下,下A板181與第一偏光板17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為135度,且上A板182與第一偏光板170之吸收軸之間的角度可為45度。 然而,A板180與第一偏光板170之間之角度並不以上述角度為限。 下A板181與上A板182各自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可為自約150 nm至約300 nm之範圍。舉例而言,在ㄧ實施例中,平面內相位差值Rin為自約200 nm至約250 nm之範圍。 第5圖顯示根據下平面181與上平面182之各自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00邊側上之顏色偏移之模擬結果。 在此情形之下,光線與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00之正面所傾斜之角度Φ為60度,且下平面181與上平面182之各自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可為自約150 nm至約250 nm之範圍。模擬結果為下A板181與上A板182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相同的相關示例。另外,下A板181與上A板182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可為不同。第5圖中的數字,例如0、15、30與其類似號碼,係指介於光以60度角自相對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00之中心斜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00正面之相對區域之走線以及光以60度角自相對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00之中心斜射至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00正面之相對另一區域之走線之間的角度。 自中心往徑向方向延伸之走線係為對應於正面之側邊上的色偏(Δu'v'),色偏值係隨著遠離中心距離而增加。在此情形之下,u'與v'分別代表顏色座標及顏色座標中之色差。第5圖中關於數字之描述將會在以下實施例中被省略。 根據模擬結果,相較於無光學補償元件80的情況,根據第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色偏(Δu'v')係降低的。亦即,藉由光學補償元件80可增加視角。 第二實施例 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200之剖面示意圖。第7圖係顯示第6圖中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200之側視角度之顏色偏移。 請參考第6圖,四分之ㄧ波片260、第一偏光板270、C板280、以及第二偏光板290係以所述順序堆疊於有機發光元件201上,且有機發光元件201係設置於基板210上。封裝元件250可更插設於有機發光元件201與四分之ㄧ波片260之間。 四分之ㄧ波片260與第一偏光板270係排列以使四分之ㄧ波片260之慢軸與第一偏光板27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約為45度。 第一偏光板270與第二偏光板290可排列以使第一偏光板270之吸收軸與第二偏光板29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0度。 C板280之厚度相位差值Rth可為自約150 nm至約250 nm之範圍。在一實施例中,厚度相位差值Rth係為自約200 nm至約250 nm之範圍。 第7圖中顯示根據C板280之厚度相位差值Rth在側視角之顏色偏移之模擬結果。 在此種情形之下,光線與有機發光顯示裝置200之正面所傾斜之角度Φ為60度,且C板280之厚度相位差值Rth係為自約150 nm至約250 nm之範圍。 第三實施例 第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300之剖面示意圖。第9圖係顯示第8圖中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300之側視角度之顏色偏移。 請參考第8圖,四分之ㄧ波片360、第一偏光板370、A板380、以及第二偏光板390係以所述順序堆疊於有機發光元件301上,且有機發光元件301設置於基板310上。封裝元件350可更插設於有機發光元件301與四分之ㄧ波片360之間。 四分之ㄧ波片360與第一偏光板370係排列以使四分之ㄧ波片360之慢軸與第一偏光板37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約為45度。 第一偏光板370與第二偏光板390係排列以使第一偏光板370之吸收軸與第二偏光板39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0度。A板380之慢軸以及第一偏光板370與第二偏光板390各自的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各約為90度。 然而,A板380與與第一偏光板370之間之角度並不被以上所述之角度所限制。 A板380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可為自約500 nm至約700 nm之範圍。舉例而言,在ㄧ實施例中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係為自約600 nm至約660 nm之範圍。 第9圖中顯示根據A板380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在側視角之顏色偏移之模擬結果。 在此情形之下,光線與有機發光顯示裝置300之正面所傾斜之角度Φ為60度,且A板380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係為自約550 nm至約720 nm之範圍。 第四實施例 第10圖係為根據本發明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400之剖面示意圖。第11圖係顯示第10圖中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400之側視角度之顏色偏移。 請參考第10圖,四分之ㄧ波片460、第一偏光板470、雙軸板480、以及第二偏光板490以所述順序依序堆疊於有機發光元件401上,且有機發光元件401設置於基板410上。在本實施例,雙軸板480包含下雙軸板481與上雙軸板482。封裝元件450可更插設於有機發光元件401與四分之ㄧ波片460之間。 四分之ㄧ波片460與第一偏光板470係排列以使四分之ㄧ波片460之慢軸與第一偏光板47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約為45度。 第一偏光板470之吸收軸與第二偏光板49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0度。下雙軸板481之慢軸以及第一偏光板470與第二偏光板490之各自的吸收軸之間之角度係約為45度。上雙軸板482與下雙軸板481之各自的慢軸係互相正交。亦即,上雙軸板482之慢軸以及第一偏光板470與第二偏光板490之各自的吸收軸之間之角度係約為135度。 在此情形之下,下雙軸板481之慢軸與第一偏光板47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135度,且上雙軸板482之慢軸與第一偏光板470之吸收軸之間的角度可為45度。 然而,第一偏光板470以及各下雙軸板481與上雙軸板482之間之角度並不被以上所述之角度所限制。 下雙軸板481與上雙軸板482各自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可為自約50 nm至約300 nm之範圍。舉例而言,在ㄧ實施例中,平面內相位差值Rin為自約100 nm至約150 nm之範圍。除此之外,Nz表示下雙軸板481與上雙軸板482各自之雙軸角度,其可為約1.4至約1.8。Nz可根據方程式3所定義: Nz=Rth/Rin (方程式3) 在此情形之下,Rin為平面內相位差值,而Rth為厚度相位差值。 第11圖中顯示根據之下雙軸板481與上雙軸板482之各自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400側視角之顏色偏移之模擬結果。 在此情形之下,光線與有機發光顯示裝置400之正面所傾斜之角度Φ為60度,且Nz為1.6。下雙軸板481與上雙軸板482之各自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係為自50 nm至約150 nm之範圍。 第五實施例 第1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500之剖面示意圖。請參考第12圖,四分之ㄧ波片560、第一偏光板570、雙軸板581、以及第二偏光板590係以所述順序依序堆疊於有機發光元件501上,且有機發光元件501設置於基板510上。封裝元件550可更插設於有機發光元件501與四分之ㄧ波片560之間。 四分之ㄧ波片560與第一偏光板570係排列以使四分之ㄧ波片560之慢軸與第一偏光板57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45度。 第一偏光板570與第二偏光板590係排列以使第一偏光板570之吸收軸與第二偏光板59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0度。雙軸板581之慢軸以及第一偏光板570之吸收軸與第二偏光板59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自為自約0度至約90度,且在ㄧ實施例中係約為90度。 雙軸板581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可為自約100 nm至約150 nm之範圍,並且在ㄧ實施例中為自約100 nm至約120 nm之範圍。 第六實施例 第1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600之剖面示意圖。 請參考第13圖,四分之ㄧ波片660、第一偏光板670、光學補償元件680、以及第二偏光板690係以所述順序依序堆疊於有機發光元件601上,且有機發光元件601設置於基板610上。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補償元件680包含A板681與C板682。封裝元件650可更插設於有機發光元件601與四分之ㄧ波片660之間。 四分之ㄧ波片660與第一偏光板670可排列以使四分之ㄧ波片660之慢軸與第一偏光板67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45度。 第一偏光板670之吸收軸與第二偏光板69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0度。A板681之慢軸以及第一偏光板670與第二偏光板690之各自的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為自約0度至約90度之範圍,並且在一實施例中係為90度。 在此情形之下,A板681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可為自約100 nm至約300 nm之範圍,並且在一實施例中,係為自200 nm至約250 nm之範圍。除此之外,C板682之厚度相位差值Rth可為自約50 nm至約300 nm之範圍。 第七實施例 第1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700之剖面示意圖。 請參考第14圖,四分之ㄧ波片760、第一偏光板770、光學補償元件780、以及第二偏光板790係以所述順序依序堆疊於有機發光元件701上,且有機發光元件701設置於基板710上。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補償元件780包含雙軸板781與C板782。封裝元件750可更插設於有機發光元件701與四分之ㄧ波片760之間。 四分之ㄧ波片760與第一偏光板770係排列以使四分之ㄧ波片760之慢軸與第一偏光板77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45度。 第一偏光板770之吸收軸與第二偏光板790之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0度。雙軸板781之慢軸以及第一偏光板770與第二偏光板790之各自的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為自約0度至約90度之範圍,並且在一實施例中係為90度。 在此情形之下,雙軸板781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可為自約50 nm至約200 nm之範圍,尤其為自約100 nm至約120 nm之範圍。C板782之厚度相位差值Rth可為自約50 nm至約300 nm之範圍。 第八實施例 第1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800之剖面示意圖。 請參考第15圖,四分之ㄧ波片860、第一偏光板870、A板881、雙軸板882、以及第二偏光板890係以所述順序依序堆疊於有機發光元件801上,且有機發光元件801設置於基板810上。封裝元件850可更插設於有機發光元件801與四分之ㄧ波片860之間。 A板881之慢軸以及第一偏光板870與第二偏光板890之各自的吸收軸之間的角度可約為45度,雙軸板882與A板881之慢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90度。亦即,雙軸板882之慢軸以及第一偏光板870與第二偏光板890之各自的吸收軸之間的角度可約為135度。 在此情形之下,A板881與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135度,並且雙軸板882與吸收軸之間之角度可約為45度。 然而,A板881與雙軸板882之間之角度並不被以上所述之角度所限制。 A板881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可為自約150 nm至約300 nm之範圍,尤其為自約200 nm至約250 nm之範圍。雙軸板882之平面內相位差值Rin可為自約50 nm至約 300nm之範圍,尤其為100 nm至約120 nm。Nz可為約1至約2之範圍,尤其為1.8。 至此,已說明頂部發射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本發明之實施例可應用於光線朝向基板發射之底部發射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如前所述,根據本發明之ㄧ個或多個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在側視角之顏色偏移可被光學補償元件所補償以增加視角。 當本發明已參照其例示性實施例特別地顯現與描述,其將為所屬技術領域者了解的是,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形式與細節進行的等效修改與各種不同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與其等效範圍中。 1、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有機發光顯示元件 1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基板 20、20’...像素電極 30、30’...有機發光層 40、40’...相反電極 50、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封裝元件 60、60’...相位延遲層 70、70’、170、270、370、470、570、670、770、870...第一偏光板 80、80’、680、780...光學補償元件 90、90’、190、290、390、490、590、690、790、890...第二偏光板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四分之一波片 180、380、681、881...A板 181...下A板 182...上A板 280、682、782...C板 480、581、781、882...雙軸板 481...下雙軸板 482...上雙軸板 藉由參考附圖詳細描述部分實施例將使本發明之上述與其他特徵及優點變得更為顯而易知,其中: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第2圖係為描述根據本發明ㄧ實施例之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側視角度的顏色偏移之補償原理概念圖;第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ㄧ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第4圖、第6圖、第8圖、第10圖、以及第12圖至第1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以及第5圖、第7圖、第9圖、以及第1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側視角度之顏色偏移。 1...有機發光顯示元件 10...基板 20...像素電極 30...有機發光層 40...相反電極 50...封裝元件 60...相位延遲層 70...第一偏光板 80...光學補償元件 90...第二偏光板
权利要求:
Claims (20) [1] 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包含:一有機發光元件,其包含ㄧ像素電極、面對該像素電極之一相反電極、以及插設於該像素電極與該相反電極之間之ㄧ有機發光層;ㄧ第一偏光板,係設置於該有機發光元件之一表面上,該有機發光元件係配置以將光線發射通過該第一偏光板;ㄧ第二偏光板,係面對該第一偏光板;以及ㄧ光學補償元件,係位於該第一偏光板與該第二偏光板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偏光板之ㄧ吸收軸與該第二偏光板之ㄧ吸收軸間之一角度約為0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更包含插設於該有機發光元件與該第一偏光板之間之一相位延遲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相位延遲層包含一單一四分之ㄧ波片(single quarter plate wave)。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相位延遲層包含一單一四分之ㄧ波片與一單一半波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更包含介於該有機發光元件與該相位延遲層之間之一封裝元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補償元件包含選自由一A板、一C板、一雙軸板及其組合物所組成之群組中至少其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補償元件包含兩個該A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兩個A板係相互正交,並且兩個該A板的每ㄧ個之ㄧ平面內相位差值(in-plane retardation value)係介於約150 nm至約300 nm之範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補償元件包含一個該A板。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A板之ㄧ平面內相位差值係介於約500 nm至約700 nm之範圍。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補償元件包含一個該C板。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C板之ㄧ厚度相位差值(thickness retardation value)係介於約150 nm至約250 nm之範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補償元件包含一個該雙軸板。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雙軸板之一平面內相位差值係介於約100 nm至約150 nm之範圍。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補償元件包含兩個該雙軸板。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兩個雙軸板係互相正交,並且兩個該雙軸板的每ㄧ個之ㄧ平面內相位差值係介於約50 nm至約300 nm之範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補償元件包含一個該A板與一個該C板,其係沿著遠離該有機發光顯示元件之ㄧ方向而依序設置。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補償元件包含一個該雙軸板與一個該C板,其係沿著遠離該有機發光元件之ㄧ方向而依序設置。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補償元件包含一個該A板與一個該雙軸板,其係沿著遠離該有機發光元件之ㄧ方向而依序設置。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72077B|2017-02-21|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TWI545741B|2016-08-11|有機發光顯示設備 KR101885698B1|2018-08-07|광투과율 제어가 가능한 표시장치 US7492095B2|2009-02-17|Double-sided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100085732A|2010-07-29|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125569B1|2012-03-22|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50168776A1|2015-06-18|Display device for controlling light transmittance US8148894B2|2012-04-03|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10181584B2|2019-01-15|Display device with a plurality of phase retardation layers KR102102351B1|2020-04-21|기능성 편광 필름 및 이를 채용하는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US10181585B2|2019-01-15|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reflection preventing layer JP2011129919A|2011-06-30|青色発光素子及びこれを含む有機発光ディスプレイ KR102065484B1|2020-01-13|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US20170343713A1|2017-11-30|Retardation film and a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090011916A|2009-02-02|편광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0565742B1|2006-03-29|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US9818985B2|2017-11-14|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KR20080094202A|2008-10-23|편광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00041303A|2020-04-21|기능성 편광 필름 및 이를 채용하는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100659097B1|2006-12-19|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38068B1|2008-06-16|편광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60032745A|2016-03-25|고 휘도를 갖는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2856341A|2013-01-02| EP2541638A2|2013-01-02| US20130001600A1|2013-01-03| EP2541638A3|2014-10-01| US8890179B2|2014-11-18| KR20130007165A|2013-01-18| KR101943378B1|2019-01-30| CN102856341B|2017-04-12| TWI572077B|2017-02-21| EP2541638B1|2018-04-04|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6995816B2|2002-04-12|2006-02-07|Eastman Kodak Company|Optical devices comprising high performance polarizer package| US6919946B2|2002-04-16|2005-07-19|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Compensator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the use and manufacture of the compensators| TWI258603B|2002-04-23|2006-07-21|Nitto Denko Corp|Polarized light device, polarized light sourc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4191778A|2002-12-12|2004-07-08|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液晶表示装置| JP4475507B2|2003-04-07|2010-06-09|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積層位相差層の製造方法| US7508474B2|2003-04-07|2009-03-24|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Laminated retardation layer, its fabrication proces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3912320B2|2003-05-02|2007-05-09|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601920B1|2004-01-09|2006-07-14|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음의 이축성 위상차 필름과 +c-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시야각보상필름을 포함하는 면상 스위칭 액정 표시장치| US7582339B2|2004-11-15|2009-09-01|Lg Chem, Ltd.|Biaxial-optical polynorbornene-based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integrated optical compensation polarizer having the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ontaining the film and/or polarizer| US20060209239A1|2005-03-18|2006-09-21|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Anti-reflective polarizing plate and uses thereof| US7605895B2|2005-06-14|2009-10-20|Lg Chem, Ltd.|IPS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wo sheets of biaxial negative retardation film and a plate| TWI447443B|2006-02-28|2014-08-01|Fujifilm Corp|偏光板及液晶顯示器| US7697095B2|2006-11-01|2010-04-13|Fujifilm Corporation|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9289592A|2008-05-29|2009-12-10|Canon Inc|表示装置| KR100965258B1|2008-08-27|2010-06-22|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00063292A|2008-12-03|2010-06-11|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상부 발광방식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260841B1|2008-12-23|2013-05-06|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횡전계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040643B1|2008-12-31|2011-06-10|동아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광시야각형 수직정렬 액정셀을 위한 광학구조| JP5378054B2|2009-04-28|2013-12-25|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液晶表示装置|KR102028053B1|2012-12-12|2019-10-02|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67376B1|2013-05-21|2020-01-17|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07108B1|2013-09-13|2020-05-07|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130712B1|2013-11-13|2020-07-07|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079557B1|2013-11-19|2020-02-20|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유기발광소자용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CN104022230B|2014-06-11|2016-09-14|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一种oled结构及提升oled出光量的方法| US10338228B2|2014-12-18|2019-07-02|Javad Gnss, Inc.|Portable GNSS survey system| KR20160110672A|2015-03-10|2016-09-22|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WO2018174015A1|2017-03-23|2018-09-27|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位相差フィルム、円偏光板| WO2019235355A1|2018-06-04|2019-12-12|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表示装置| CN109065600B|2018-08-24|2020-07-28|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种偏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KR20200136547A|2019-05-27|2020-12-08|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265442B|2019-06-14|2021-04-02|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显示基板及包含其的显示面板|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KR1020110064080A|KR101943378B1|2011-06-29|2011-06-29|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